台灣高教支出占比僅0.39%,支出須逐年增加至1%,讓臺灣大學重返世界百大。
提出背景:
「賴清德副總統宣布私立大學生齊頭式「每年每人補助3.5萬元」,加上其它對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高中職免學費、精進學貸。
少子化是全球現象,日本到了2040年,估計大學入學人數將從63萬人(2022年)降至51萬人,降幅近2成;南韓到了2040年,可進入大學人數(28.3萬人),也僅剩2020(46.4萬人)年的60%;台灣在未來5年,恐怕有至少40所私校退場,所以這樣補貼私大生學費,一來沒法辦法提供教師更好的待遇,投注入辦學品質、二來私校持續招生不足或關門,造成的結果,不是如部份教育團體所言,結果只是「人人只享有平庸的大學教育」?
教育資源過於分散、沒有長期規劃,讓臺灣的大學在全球排名中持續落後。
來看看2018年高等教育經費在各國GDP的佔比, OECD平均1.0%、日本0.4%、美國0.9%、德國1.0%、韓國0.6%、台灣卻只有0.39%。」(柯文哲政見官網)
「蔡英文總統在 2012 競選時曾經推出「#十年政綱」,當時就提到臺灣高等教育過度私有化,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使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負擔日益沈重。當時蔡英文主張,臺灣高等教育的比例必須進行「整體結構調整」,但她執政七年來,擺爛不管。」(柯文哲臉書對民進黨私校免學費的評論)
「如果我們在高等教育給的錢很少的話,你怎麼期待說將來台灣會有什麼研發創新?那台灣的產業升級會有困難,所以我們要面對這個問題,台灣沒有一個大學在全世界排行一百名內,台灣在高等教育的投資是嚴重不足,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教育的部分當作是產業升級一個很重要的前置工作。」(柯文哲 2023-09-28 【教育政策記者會】柯P上菜,13年一貫)
政見細節:
高教佔比僅佔0.39%,遠遠不及OECD及美國的GDP 1%。提升高教支出,讓臺灣大學重返世界百大。(柯文哲政見官網)
「(面對少子化)教育部更應該思索如何提升教學品質、強化產學接軌,才能讓教育資源公平有效率的分配,使弱勢學子階級流動,才能培育足以協助政治民主與經濟成長的人才,讓社會多元開放且更加共融。」(柯文哲臉書對民進黨私校免學費的評論)
「我會讓台灣的高等教育重返世界百大。從大學系所結構、評鑑方式、教育內容做制度性的調整,重建技職體系的價值,讓學生更具全球競爭力。」(柯文哲臉書參選總統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