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財政健全的前提下,著手規劃輕稅方案,希望減輕市民負擔
廖庭輝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2022-11-22黃偉哲表示,台南是「中南部第一個通過囤房税的縣市,最高課徵3.6%」。提高多屋者的房屋稅率是正確的方向,但由於黃偉哲已於甫上任時大幅調降房屋稅基等因素,造成此一施政對居住正義的幫助遠比想像中來得更小。
台灣的房屋稅是以「房屋現值」進行課稅,但房屋現值並不是房屋的市場價格,而是透過縣市政府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所評定的「房屋標準價格」進行核計。
在2015年前,六都的「房屋標準價格」均數十年未調整。台南從民國73年後房屋標準價格就沒有再調整過,一棟四樓透天厝的每坪房屋造價不到9,000元。因此台北、新北、高雄自2015年度、桃園由2016年開始調漲房屋標準價格,台南則是晚至2017年開始調漲。台南不但晚調漲,甚至還採取衝擊較小的分期上漲,最後漲幅也不如台北新北,僅與高雄平齊。
而黃偉哲在競選階段時,即把「凍漲房屋稅」列為政見之一。當選後即提前召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把過去延伸的調漲時間點撤回,甚至反過頭給予更多的優惠,讓台南市成為六都中房屋稅最「優惠」的縣市。
凍漲前台南市2019年房屋稅預算約73.9億元,隔年房屋稅預算即降至55億元,短收近新台幣19億元。相對於降低房屋稅的大刀闊斧,市府版的「台南囤房稅」則是弱得可憐,原本市府的版本就已經不強,經過議會審議後更加孱弱,有96.66%的多屋者在協商後的版本中,稅率都低於原本的市府提案版。甚至出現建商持有再多房屋,最多也只適用2.4%稅率的怪象。
根據2018年統計資料,佔比最大宗的「鋼筋混凝土」房屋,平均房屋現值為74.77萬,據此推估台南囤房稅對多屋者的增稅效果為,第四房不變,第五至第六房每屋僅每年增稅2,243元。
因此所謂的「台南囤房稅」,最終的效果僅是每年約為台南市府增加0.9億元稅收,無法產生改變住宅使用方式之目的,對居住正義幾無助益。應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第19條課徵囤房特別稅,以有效降低房產集中程度、鼓勵住宅釋出使用。
相關連結